【澳門導報】莫高探秘 原來敦煌石窟是這樣建造起來的(四)

澳門導報官網澳門導報 发布时间:2019/12/10 点击数:

原創: 杜永衛

(之四)

編 者 按

敦煌石窟有無窮的奧秘,自一九零零年藏經洞發現以後,這座沉睡已久的千年寶庫蜚聲海內外,吸引了無數的人們前來探索他的奧秘。本篇作者杜永衛先生,在敦煌學習、研究、探索石窟四十年,對石窟彩塑、壁畫的臨摹複製以及文物修復都有著深入而獨到的認識。請讓我們跟隨他的這篇文章,瞭解一下敦煌石窟是怎麼建造起來的。

(如希望閱讀全部連載,請流覽本報網站:www.am-zm.com 【史藝與國風/技藝傳承】欄目

(二)

地丈製作

地丈是用於繪製壁畫的基底,整個洞窟內外都必須作這種工藝的處理,地丈的處理好壞取決於壁畫的藝術品質和壽命。其為泥匠的活計,泥匠在石窟建造中主要承擔室內外壁畫地仗製作。當一座洞窟大形打好後,先將礫岩壁面修理平整並留下密集的鑿跡,這樣有利於泥層與岩體結合得牢固。接下來開始製作壁畫地丈,壁畫地丈分泥皮地丈和白灰皮地丈兩種:

泥皮地丈——有粗泥層(加麥草、麥糠)、細泥層(加細砂及麻刀)至少兩道工序;所用泥土即就地取材於窟前河床裡淤積幹後板結的細土——澄板土。泥土越幹合成的泥越有粘性,加上砂和草、糠、麻等纖維,泥成的地丈光滑平潤,收縮變形小且不易開裂,適宜壁畫繪製。通常,泥匠將泥皮地丈做好後要將洞窟通刷一層石灰漿為基底,然後移交給畫工起稿作畫。但有些時候,古代畫工也喜歡直接在泥皮上薄刷一層底色作畫,而省去上面的石灰漿層,因為泥皮的固有色古樸雅致,在淡薄的底色不完全覆蓋的泥皮地丈上作畫,也會收到很好的不一樣的藝術效果。比如西夏、元時期的一些壁畫就是在泥皮上施以粉土的淡底色製作的。

白灰皮地丈——通常由生石灰加麻刀合成,也可採取細泥、石灰漿、細砂混合麻刀合成。石灰是一種無機膠凝材料,與粘土、砂等材料能夠很好地結合。用抹子附著于泥皮或岩石表邊,其地丈堅固耐久,可直接在其上面起稿作畫。莫高窟的很多露天壁畫多採用這種白色灰泥地丈壁畫技術,雖然經過一千多年風吹日曬,但仍然有很多保存至今。

(三)

繪製壁畫

壁畫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壁畫包括史前的岩畫、地畫等,而狹義的壁畫主要是指畫在人工製作的牆壁地丈上的宮廷壁畫、墓室壁畫、寺觀壁畫和石窟壁畫等。敦煌壁畫主要是指石窟壁畫,在石窟建造中畫匠負責整個佛窟內的壁畫製作,同時還兼顧泥塑和窟簷的彩繪。從一些洞窟壁畫中各部位不同內容的藝術水準看,加上從一些壁畫褪色後隱約可見的用於分工協作的顏色標注符號上看,一座佛窟的壁畫製作多為團隊集體創作或為師徒幾人合作完成。

壁畫地仗做好後,須等待它自然脫水陰乾。因洞窟的通風性不好,往往陰乾需要很長時間。可能因為在未完全乾燥的時候,有些畫匠就急於開始作畫,這使得不同洞窟的壁畫在藝術效果上存在一定的質感上的不同。一九九八年,我們試製了一批模擬泥質畫”,即用木板為依托,在木板上固定麻袋布,然後再按照敦煌壁畫的泥皮地丈工藝做出基底,最後再按照敦煌壁畫的方法起稿繪製。我在繪製的過程中,有意在未完全幹透的保持有一定潮濕度的泥皮上進行試驗,試驗結果是:墨、色與泥地丈更能融洽地結合,描線更容易細膩流暢,暈染也容易出層次,完成的畫作色彩柔和沉着且厚重不浮躁。經過近二十年的檢驗,我們這批模擬泥質畫”沒有一點駁落、龜裂和脫色,與幹畫的同樣內容的畫相比較,確有質感上的不同和更別趣的藝術效果。

(未完續待)


莫高探秘(一)

莫高探秘(二)

莫高探秘(三)

莫高探秘(四)

莫高探秘(五)

莫高探秘(六)

莫高探秘(七)

莫高探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