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滿門忠烈寫春秋 —湖湘人物陳炳煥家族的紅色基因 (連載二)

发布时间:2020/10/30 点击数:

(連載二)


(文 / 陳文革)


烈烈英雄,砥礪鏗鏘步伐 (1)


清咸豐十年三月二十一日(1860年5月11日),陳炳煥出生于湘陰縣界頭鋪神塘灣(今湘陰縣金龍鎮大星村)一個殷實的耕讀之家——陳家花屋。陳炳煥是陳正昌的第二個兒子,陳正昌連得愛子,忙去宗祠拜謝列祖列宗。


陳氏宗祠懸掛著門聯:“耕讀傳家遠,詩書繼世長。”隨行的有陳炳煥的祖母和伯母,她們娘家的左宗棠是叱詫風雲的大將軍,這讓她們覺得特別光彩。拜過祖先後,她們對陳正昌說,要讓孩子多讀有用之書,我們陳家花屋也要像左家塅一樣出大人物。


陳正昌精於醫道,在界頭鋪集鎮開了一家藥店,救濟百姓,深得美譽,家業也越來越發達。因缺乏合適人手,陳正昌就帶著少年陳炳煥經營藥店。界頭鋪處於省會長沙至湘陰縣城的交通要道,各方資訊都會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迅速流傳。少年陳炳煥時刻關注著左宗棠、郭嵩燾這兩位家鄉大人物的動向。


當時,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正在全國開展起來,國家呈現中興氣象,但西方列強,包括新崛起的日本正在中國邊境虎視眈眈,蠶食著我們的國土。左宗棠臨危受命,率軍西征;郭嵩燾忍辱負重,出使英倫。內憂外患,國將不國,這些都深深刺激著少年陳炳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陳炳煥決心發奮讀書,要像左宗棠、郭嵩燾一樣,救國家於危難之際。他認為“強國先要強自我”,於是,關閉店門自讀經書。那年,他已十八歲。


1879年1月31日,郭嵩燾懷著抑鬱、孤寂的心情,踏上了從英國返航東歸之路。5月5日,他回到長沙,湘江碼頭冷冷清清,沒有一個人前來迎接這位欽差的歸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公使,頂著千夫所指的輿論走出國門,又迎著國人的辱駡回歸了故里。


這年深秋的一個清晨,風塵僕僕的青年陳炳煥叩開了郭府的大門,拜郭嵩燾為師。郭嵩燾於孤寂中突然遇到來自家鄉的忘年知音,倍感欣慰,傾心教導陳炳煥。在郭嵩燾的別墅“養知書屋”,陳炳煥還協助郭嵩燾整理文獻資料及各種書籍,為《養知書屋全集》《續編沅湘耆舊集》做繕寫、校對工作,深得郭嵩燾賞識。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開始向陳炳煥徐徐開啟,英法等資本主義強國的富強之道在他心裡植下了種子,立憲強於專制,讓他的心靈世界豁然開朗。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法國從陸路和海路夾擊中國,中國危在旦夕。23歲的陳炳煥徒步千里,奔赴廣西前線,參加左宗棠的“恪靖定邊軍”英勇抗法。此次戰役,中國“不敗而敗”,陳炳煥深切感受到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知恥而後勇,陳炳煥歸家後更加發奮讀書,他先考取縣學生,後遊學省城各書院,屢試獲優,補為廩貢。1900年,他被湖南省學政保送帶薪入武昌兩湖書院就讀。


在兩湖書院,他常常針對時弊發表自己的獨特言論,使書院很多老先生為之震驚,但卻深得洋務派領袖、湖廣總督張之洞讚賞。1902年,經張之洞親自主考評定為優等,陳炳煥從兩湖書院肄業,以湖北遊歷官身份派往日本考察政治。


通過在日本考察,陳炳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強國必須強教育。1905年,清政府宣佈廢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提倡西學,創辦新式學堂。陳炳煥迅速在湖南創建新學,他首先為湘陰播下教育救國的火種。他創辦了湘陰縣第一所縣立高等小學(即湘陰縣城北小學前身)。同年,他籌款在長沙創辦了湘陰縣駐省中學(即湘陰縣一中前身),租賃長沙市南正街唐宅為臨時校址,首任監督(即校長),年底購置長沙市北門口羅湘裡周姓房屋作校舍。


湘陰縣駐省中學是湖南省最早創立的十二所公立學堂之一。中小學教育的蓬勃發展,必須重視發展師範教育。1906年,陳炳煥被改任湖南中路師範學堂(即湖南省第一師範學院前身)監督,同年9月,被任命為湖南省遊(留)學生監督。因湖南留日學生人數劇增,1906年,陳炳煥又被派赴日本,任湖南留日學生監督。


1907年,陳炳煥從日本回國,應邀赴東北建立公共圖書館——奉天圖書館,並擔任館長。

(未完待續)


【本期编审】

新媒体编辑 肖黎

校审 樺淞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连载五   连载六

连载七   连载八   连载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