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連載五】《天路歷程》與《西遊記》相同與不同的吊詭

发布时间:2020/07/30 点击数:

趙亦倩

(五)


摘要:

       《天路歷程》敘述基督徒及其家人奔走天路的旅程。《西遊記》是中國明代以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為題材的寓言。這兩部中西巨著既是兩本傳經佈道、弘揚教義的教科書,又是影射社會現實,微言大義的寓言故事,而其根本目的就是向世人展現一條精神洗禮及解脫之道。本文旨在比較兩部作品在宗教因緣以及敘事模式下的相似與懸殊。

       瀏覽全文請登錄澳門導報官網 www.am-zm.com百家專欄

 

(續上期)

三.相同與不同的吊詭(二)

   第二,地名、人名頗為創新,作者將抽象概念具體化、人格化。比如人名有:柔順、忠誠、膽怯、絕望巨人等等,地名有絕望潭、懷疑城堡、浮華鎮等等。而《西》情景的幻化完全與神佛妖魔結合起來了。其表現的內容比先前的任何作品更寬闊,更雄奇。所虛構的幻景,完全脫離時空的界限自由馳騁:悟空上鬧天宮,下闖東海龍宮;荒山禿嶺,窮山惡水,無所不及,或近在眼前,或遠至十萬八千里。人、神、禽、獸、物其姿態萬千,活靈活現;從人神妖魔,到亭臺樓閣,無一雷同。如對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的描寫:“重一萬三千五百斤”,“長的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嶺,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霎時收了法象,將寶貝還變做個繡花針。”還有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哪吒的三頭六臂,鐵扇公主的芭蕉扇等等。天上的飛禽,地下的走獸,舉不勝舉。這些虛幻,神奇的幻想,組成了一個絢麗多姿,五光十色。雄奇離異的神魔世界。


       從文字與人物的塑造上,可以窺見作者的創作態度。《西》重視作品的可讀性,因此在人物及情節上更勝一籌,語言詼諧諷刺、可謂“嬉笑怒駡皆成文章”;而《天》重說教性,因此時時處處不離教義。人物、場景都是“虛設的符號,不過是將世間的抽象事理擬人化而已。” 基督徒是班揚心目中的理念型的清教徒形象,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代表了班揚對於人世與宗教理念的看法。


       《西》與《天》在我國乃至世界學術界備受關注,讀者陶醉于文本的魅力之外更多的是受到心靈的洗滌。“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裡差來的,名叫約翰。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約一6-8)願智慧與仁愛之光降臨使人類破迷開悟,文明之花遍地開。(全文完)


【学术研究 连载一】

【学术研究 连载二】

【学术研究 连载三】

【学术研究 连载四】

【学术研究 连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