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连载二】《天路歷程》與《西遊記》相同與不同的吊詭

发布时间:2020/07/08 点击数:

趙亦倩

(二)


摘要:

       《天路歷程》敘述基督徒及其家人奔走天路的旅程。《西遊記》是中國明代以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為題材的寓言。這兩部中西巨著既是兩本傳經佈道、弘揚教義的教科書,又是影射社會現實,微言大義的寓言故事,而其根本目的就是向世人展現一條精神洗禮及解脫之道。本文旨在比較兩部作品在宗教因緣以及敘事模式下的相似與懸殊。


(續上期)

一、“相”的差異:國別、個體、文化的迥異  (之二)  

       17世紀,新興資產階級主張純潔教會,清除國教中天主教的影響,因而有“清教徒”之稱。克倫威爾和他的追隨者都是清教徒,在革命中奉行清教原則。宗教之爭成為革命的一個內容,故資產階級革命也稱為清教革命。清教徒反對國教鋪張豪華的宗教儀式和貴族奢侈淫靡的生活方式,敵視戲劇娛樂活動,提倡勤儉節約,以利資本積累。清教徒的思想代表了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的人生觀,反映了時代精神。伊莉莎白女王憎恨清教徒,斯圖亞特更加迫害清教徒。資產階級終於在清教旗幟下,掀起了反對封建專制的革命運動。他們以《聖經》作為鬥爭的思想武器。這是《天》發生的外緣:革命需要《聖經》。  


       約翰•班揚走向宗教是必然的。首先,是作家的宗教血緣。作者班揚出生與倫敦附近一個虔誠的浸禮教徒家庭,幼時在鄉村受過一點寫讀啟蒙教育。其次,是作為“清教徒”的約翰•班揚對世俗的強烈批判和不妥協的態度。班揚筆下的“浮華集市”,是一個物欲橫流、荒淫無度、道德卑下的地方。有錢可以買到任何東西,包括“國家、欲望、快樂以及各種享受,如娼妓、鴇母、丈夫、兒女……”等,可以看到無賴、惡棍,可以一錢不花地看到偷竊、謀殺、通姦、假發誓的人,可謂“觸目驚心”。基督徒和“忠信”買的卻是“真理”,結果被冷嘲熱諷,而後被圍攻、被囚禁、被審判,“忠信”甚至因此而被殺害。這個 “浮華集市”,就是英國資產階級貴族生活的象徵。


       另外,書中橫行擋道的妖魔鬼怪們,如魔王亞玻倫、絕望巨人等等,實際上都代表了專制的王權社會,他們仇視社會進步、禍國殃民。這更釀就班揚內心日益激烈的宗教情感。班揚參加過克倫威爾的議會軍,為清教理想而戰鬥,有過激烈的思想傾向。在克倫威爾失敗後,班揚潛心研讀《聖經》,並在家鄉一带佈道,遭到各種阻撓和迫害。為了還擊,班揚克服自身文化的困難,提筆寫作宣傳清教觀點。儘管先後兩次被捕入獄,仍然子在獄中奮筆疾書,完成了《天》,這部除《聖經》以外銷路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屬靈作品。


       這樣,我們就不必奇怪約翰•班揚為什麼一頭紮進宗教寫作,成就了這篇用寓言再現《聖經》實質的著作。而《西遊記》(以下簡稱《西》)的故事原型取自西元七世紀玄奘法師不畏艱險、為求真經徒步西行的真實題材。“從第一個不經意間散播傳說開始,到吳承恩以百回本的形式寫定為止,《西》表現的唐僧取經的故事經歷了900多年的發育過程” ,最終在明嘉靖(西元1522—1567年)年間定型。《西》是一部“遊戲之作”,內中含有“尖刻的現世主義”,在“遊戲之中暗傳密諦” 。體現在《西》中的是作者用遊戲的筆調寫出的對現實封建社會的不滿。


(歡迎繼續瀏覽閱讀下期 “‘相’的差異:國別、個體、文化的迥異(之三)”以及“‘性’的一致:受難與拯救”的相關內容)


【学术研究 连载一】

【学术研究 连载二】

【学术研究 连载三】

【学术研究 连载四】

【学术研究 连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