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 解密:誰是“毛體書法”的真正傳人?

发布时间:2020/08/14 点击数:

       她是位烈士女兒,自幼在軍營裡長大,經歷頗富傳奇色彩;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位女文化部長,曾開創總參文化工作史上“十三個首創”。同時,她又是一位藝術家,一生致力於“毛體書法”的研習,並得到過毛澤東的親傳......她,就是“毛體書法”的真正傳人李靜。


澳門導報

“毛體真傳”第一代傳人李靜在創作毛體書法作品


被毛澤東主席認作女兒

       李靜並非毛澤東的親生女兒,她是位烈士的女兒,後來毛澤東主動把她認作了女兒。


       1937年,李靜出生於江蘇邳州,是隨著盧溝橋的炮聲降臨到這個世界的。父母均是富有正義感的醫生,在當地頗有名氣。因為李靜是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誕生的,父母為她取名“勝利”。


       台兒莊戰役後,李靜的父母被張愛萍將軍接到新四軍中。1943年,新四軍四師領導鄧子恢、彭雪楓派李靜的母親王蔭桐打入敵佔區做偽頑策反工作。當時李靜只有五六歲,她和最小的哥哥跟隨母親一起到了敵佔區。一天清晨,因為叛徒的出賣,年幼的李靜在睡夢中被驚醒,親眼目睹了母親被反動派殺害的情景。後來李靜被部隊接回,成為當時新四軍中年齡最小的文藝女戰士。朝鮮戰爭爆發後,15歲的李靜隨志願軍赴朝作戰,活躍在志願軍前沿陣地上。


       從朝鮮回國後,作為有功之臣,李靜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毛澤東握著李靜的手,關切地詢問她的名字和身世。李靜告訴毛澤東:“我叫李勝利,在我很小的時候,母親被敵人殺害了。”毛澤東半晌未作聲,驀地揮舞著巨手,高聲對李靜說:“你的媽媽是革命烈士,我的妻子也是革命烈士,她們都是有功之臣,我們不能忘記她們。你姓李,叫李勝利,我也姓李,叫李德勝(毛澤東撤離延安時使用的化名)。我的孩子們都姓李,你也是我的女兒。”毛澤東的一番話,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也使李靜淚流滿面。


       從此,毛澤東就像一個慈父,走進了李靜的生活。在毛澤東身邊,李靜得到了父親般的關懷。毛澤東指定李靜讀一些書,檢查她的文化課作業,教她寫日記和家信,給她講解做人和處事的道理。


       有一次,李靜要給遠在江蘇老家的父親寄20元錢,剛填好的匯款單被毛澤東看見,他半開玩笑地說:“李靜呀,每個月就給父親寄20元錢,未免太小氣了吧?”李靜認真地說:“主席,我每個月工資60元,要吃飯,要買書,每月寄20元不算少了,應該算是孝順的了!”毛澤東聽了李靜的辯解後,仍堅持說女兒寄少了,說話間,拿起毛筆在匯款單上添了個“0”。李靜至今清楚地記得,那次匯款短缺的180元,是毛澤東從自己的稿費中支出的。


耳濡目染學“毛體”

       經常在毛澤東身邊,李靜耳濡目染了他那遒勁瀟灑的毛體書法。起初,李靜只是在毛澤東興致所至,揮毫潑墨時才在一旁觀看品賞,久而久之,就似乎有了些悟性。後來,毛澤東得知她在研習自己的書法風格,很高興,便經常親自指點。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苦練之後,有一次,李靜拿著自己模仿的作品向毛澤東請教,毛澤東連聲稱讚:“像,像,這簡直就像是我自己寫的嘛......”


       還有一次,李靜把毛澤東一幅手書照葫蘆畫瓢臨摹下來,請毛澤東賜教。這時候,李靜的書法水準已初見功力,毛澤東看後大喜。見李靜對書法的感悟力這樣好,他就耐心地向她傳授了毛體書法的藝術。後來,毛澤東在指點她的同時,還多次親書《蝶戀花》、《詠梅》等詩詞作品相贈,供其研磨、賞讀。


       李靜說:“學習主席的書法風格,開始也不是刻意的。那時,主席寫東西幾乎都是用毛筆,我在主席身邊久看久學,慢慢地就領悟出了主席用筆的習慣和書法的風骨。”


       通過一番悉心研磨,她不但深深領會毛體書法的精髓,而且能注入新意,其書法豪邁處奔騰馳騁,盪氣迴腸,柔婉處清新俊秀,筆意輕靈。


澳門導報

毛新宇(中)與“毛體真傳”第一代傳人李靜(左一)第二代傳人鐘效平(右一)


       李靜說,主席的書法從形成書風到深化昇華,後到步入巔峰,不論是題字、題詞和寫書信,哪怕只是寫上兩個字,或一個短句,或幾句短文,都“雄渾豪放,字字精神”。這是他老人家書法整體氣氛的主線。這條主線,尤其是進入上個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就更加突出了。比如主席為她抄寫的“向雷鋒同志學習”這幾個字,第一二兩個字連用行書,其餘幾個字都用草書,且字字牽絲連屬。整幅題詞“雷鋒”兩個字大些,其餘字稍小,行筆流暢,參差錯落,佈局美觀。這就使我們不由得想到主席在題詞時,感情激蕩,一氣呵成,更顯得有力!這幅作品每個字的右半部都高於左半部,造成一種磅礴氣勢,佈局巧妙、饒有韻致和富有感染力。


       在書法界有一種說法:“毛體”在中國只有兩個人得其真傳,且都是女性,一個是江青,一個是李靜。很顯然,這與毛澤東的親傳是分不開的。


用書法作品紀念一代偉人

       李靜在書法道路上的幾十年,無論工作怎樣繁忙,始終勤練不輟。她的毛體書法,逐漸完成了從“形似”到“神似”質的跨越,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數十年提筆揮毫的起起落落間,李靜贏得了“軍中女傑一支筆”和“當代毛體書法傳人”等美譽。書法作品也相繼在北京、山東、江蘇等地展出,還被人競相收藏。


       退休後,李靜擔任了中華民族團結友好協會毛澤東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並在社會上兼任一些其他社團協會的領導。對於眾多的頭銜,李靜顯得很謙遜,但對於“毛體書法傳人”一說,她則認為受之無愧。越來越多的人公認李靜是“毛體真傳”的第一代傳人。


澳門導報

“毛體真傳”第一代傳人李靜毛體書法作品


       200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110周年的那一天,為弘揚“父親”的書法藝術,李靜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了主題為“毛澤東思想光照千秋”的個人“毛體書法藝術展”。此次展覽共展出了她多年來創作的書法精品200多幅。展品的內容,大部分是主席的詩詞、題詞等。


       一幅幅作品,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變化多端,不僅滿足了參觀者的審美需求,更引起了人們對往昔歲月的回憶。


“毛體真傳”代代相傳

       鐘效平是李靜的外甥,也是革命先輩的後人,他長期協助李靜,擔任毛澤東文化藝術研究會的秘書長一職,為弘揚毛體書法做出很多開拓性的工作。李靜去世後,生前留下的200多幅珍貴的毛體書法作品,和寶貴的“毛體真傳”歷史資料,傳給了鐘效平,讓他做“毛體真傳”的第二代傳人。


       鐘效平發現社會上熱愛毛體書法的群眾非常多,但很多年輕人缺乏瞭解和認識,需要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加入“毛體真傳”的隊伍,因此他授權同樣為革命後人的韋小軍做“毛體真傳”的第三代傳人。在工作中,鐘效平發現韋小軍對毛體書法的熱愛非常真摯,整合社會資源的工作能力也非常突出,便將李靜傳下來的珍貴的毛體書法作品和“毛體真傳”歷史資料授權、委託給韋小軍進行文化運作。


澳門導報

“毛體真傳”第三代傳人韋小軍


       “毛體真傳”第三代傳人韋小軍在毛體書法的的傳承、傳播工作中,發現毛體書法深得民心,深入民間,社會上臨習、模仿毛體書法蔚然成風,但處於隨意、鬆散、混亂、無序的狀態,亟需權威性、嚴肅性的引導、管理與規範。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在毛體書法的學術上有所建樹。為此,韋小軍團結、組織了大批熱愛毛體書法的社會力量,考察了一大批毛體書法家,終於找到了著名書法家、書法教育家、藝術思想家黃以明。


澳門導報

“毛體真傳”第四代傳人黃以明出席韓國京畿2006“世界生命文化論壇”大會


       黃以明深深被韋小軍弘揚毛體書法的赤子之心和求賢若渴的心腸所感動,在鐘效平和韋小軍的授權下,接過了“毛體真傳”第四代傳人的重任。黃以明遍習歷代碑帖,書法功底爐火純青,臨習法帖形神兼備,書法創作出神入化,尤其是對毛體書法的理論和藝術特性了然在胸,創作毛體書法惟妙惟肖;並且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在詩歌創作、詩歌評論、文學批評、藝術評論等領域成就斐然,曾在韓國“世界生命文化論壇”代表中國學者演講《自然精神的現代構成》,在國際上推出了陶淵明的藝術思想,是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高人。做為“毛體真傳”第四代傳人,黃以明深知毛澤東的這份文化遺產對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意義重大,使命在肩,如荷重擔,他首先在學術上對毛體書法的傳統來源、現代創新、藝術特性進行了嚴謹的梳理,制訂了一整套毛體書法研究、學習、創作、傳播的方案,並且在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的批復下,成立了紅色文化專業委員會,依靠組織,權威性、嚴肅性、學術性地開展了“毛體真傳”的傳承、傳播工作。

澳門導報

       從李靜到鐘效平,到韋小軍,到黃以明,“毛體真傳”的代代相傳,文化的薪火照亮了我們新時代的大道。(綜合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張玉生文章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