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醫學 節氣養生】大雪時節冬漸濃,溫養潤燥過寒冬

发布时间:2023/12/05 点击数: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 治未病中心  成傑輝主任中醫師)


12月7日迎來大雪節氣,如曆書所記載:“鬥指甲,斯時積陰為雪,至此栗烈而大,過於小雪,故名大雪也。”


此時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氣溫維持在0℃以下,而東北、西北等地平均氣溫已達-10℃以下。南方地區雖然沒有北國世界銀裝素裹的雪景,但隨著冷空氣的不斷南下,冬天也悄然走近。加上降雨減少,氣候乾燥,此時中醫養生當以溫潤護陽、禦寒防病為重點。


避寒就溫防冬病

隨著大雪節氣的來臨,氣溫水準明顯下降,尤其清晨和夜晚氣溫更低,若有強冷空氣來襲,廣東地區可能會出現“一夜入冬”的現象,即使白天也會明顯感覺寒意。


由於氣溫的下降,寒冷的刺激,此時也是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期,因此素體偏虛或有上述病史的人群尤應注意禦寒保暖。


頭頸部、肩背部、胸腹部、足部這幾個部位最容易受到寒邪侵襲,更應重點加強防護。


頭為“諸陽之會”,頭部靠近心臟,血流量大,向外散發熱量也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氣溫15℃時,頭部散失熱量占人體散失總熱量的30%,氣溫越低,比例越大。頭部受寒人體熱量散失更多,陽氣受損明顯,容易出現頭痛、頭暈、耳痛、鼻塞、流涕等風寒上犯、清竅受邪症狀;


胸背部受寒易致胸陽閉阻、心脈不通而誘發心血管疾病;腹部受寒,寒邪直中腸胃易引起腹痛、腹瀉等胃腸不適;


雙足受寒易致機體抵抗力下降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根據需要提前準備好帽子、圍巾、披肩、長襪、風衣、外套等禦寒衣物,及時添衣保暖。


溫潤滋養強體質

大雪時節,寒風凜凜。由於氣溫較低,陽氣受遏,人體抗寒能力下降,可適當補充一些諸如牛肉、羊肉、雞肉、蝦等溫熱食物來抵禦寒冷。此類食物富含蛋白質或脂肪,熱量較高,具有補脾暖腎、益氣養血等功效,是冬季備受青睞的禦寒食材。


餐館裡的豬肚雞、羊肉煲、水煮牛肉等菜式也迎來了一年裡最受歡迎的季節。


不過冬天乾燥,在處理此類偏於溫熱的食材時,應儘量避免爆炒或油炸等烹調方法,也不宜放入過多辛燥香料進行調味。雖然煎炸爆炒、辛辣調味會增加菜肴的香氣和口感,但食物因此而燥熱倍增,在氣候乾燥的冬天食用就像一堆乾草瞬間著火,極容易出現上火長痘、口舌生瘡、咽喉疼痛、便秘出血等燥熱陰傷、邪熱傷絡的症狀。


對於素體陰虛血燥之人,牛肉、羊肉、狗肉等大熱之品不能多吃,而鴨肉、龜、鱉等肉類性平或偏涼,可適當多吃。如鴨肉性平、微寒,滋陰降火、生津血、補五臟;烏雞性平味甘,滋陰清熱、補腎養肝;甲魚性平,養陰清熱、滋腎養血,都是十分滋養的冬季補品。


另外,烹調時還可適當加入沙參、玉竹、石斛、黃精、枸杞子、桑葚子等藥材,既美味又滋補,有補益虛損、滋養身體的功效。


冬吃蘿蔔賽人參

“冬月伏陽在內”,隨著天地陽氣降斂潛藏,人體陽氣也隨之向內收斂,此時毛孔收縮,腠理密緻,人們穿衣增多,活動減少,能量消耗也減少。但冬令進補,高熱量飲食,往往又容易形成積熱內生。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出:“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裡,胃中煩熱。”


這恰好道出了民間諺語“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的深意。健康的真諦在於體內陰陽的協調平衡。生薑性溫而祛寒暖胃,蘿蔔性涼而除熱消滯,利用這兩種食材溫涼之性,以及炎夏、寒冬的氣候特點和氣機的升降趨勢,進行陰陽調和,補虛瀉實,恰恰體現了中醫“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調理養生大法。


白蘿蔔又名萊菔,生食熟食均可,生者味辛、甘,性涼;熟者味甘,性平,歸脾、胃經。生吃蘿蔔或榨汁飲用清新爽口,能清熱生津防燥,適合肺燥咳嗽、咽幹口渴、大便燥結之人。燉熟的蘿蔔軟爛美味,《本草經疏》記載萊菔根煮熟能下氣消穀、化痰消導,尤其適合脾胃不和、氣脹食滯、痰多不暢之人。


足部按摩固陽根

中醫認為,人之先天根於腎,足底的湧泉穴為腎經起始穴位,以一側大拇指或足跟按揉對側湧泉穴,每次按摩30-50下,以足心感到發熱為度,可起到降虛火、滋腎水,鎮靜安神的作用。另外根據全息理論,足趾是人體大腦及頭面部位的反射區,又是足三陰、三陽經的經氣交接部位,以一側手之拇指、食指捏住對側腳的大踇趾,在各個方向揉捏之後輕輕拽拉,其餘九趾同法,有助於經氣順接通行,並有益智健腦、聰耳明目的功效。


此外,足部按摩宜找准敏感點,講究局部有酸、麻、脹、痛的感覺,按摩力度因人而異,並以能耐受為度,若能配合沐足,則效果更佳。


附:“大雪”食療


一、養生湯(一人份)


1.寄生杜仲燉豬腳筋湯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


材料:豬腳筋15g,瘦肉50g,桑寄生5g,杜仲3g,蜜棗1/4顆。


制法:上述材料洗淨,豬腳筋、瘦肉切塊,與其餘材料一同放入燉盅,加水適量,隔水燉2小時,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2.千斤拔杜仲燉排骨湯


功效:強筋骨,祛風濕。


材料:排骨50g,千斤拔5g,杜仲3g,蜜棗1/4顆。


制法:上述材料洗淨,排骨切塊焯水,與其餘材料一同放入燉盅,加水適量,隔水燉2小時,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3.胡椒砂仁白果煲豬肚湯


功效:溫胃散寒,行氣止痛。


材料:豬肚80g,胡椒粒5g,砂仁3g,白果5g。


制法:上述材料洗淨,豬肚切塊焯水,胡椒粒拍碎,與其餘材料一同放入燉盅,加水適量,隔水燉2小時,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二、大雪養生茶


甘草乾薑茶


功效:溫中祛寒。


材料:乾薑100g,紅棗250g,炙甘草250g。(50人份)


制法:上述材料用清水漂洗,加水10L,浸泡15分鐘,武火煮沸後,用文火繼續煎煮20分鐘,放溫飲用。